如今卻也能做到平淡的,給這些魯國文儒見解出來,見慣不怪道:
“天下之大,需要我們探索的地方還有很多呢。”
魯國文儒們若有所思道:
“如此說來,這種新式學堂所教授的東西,完全領先于七國?”
方昭君自信道:
“這是自然,就連發給孩子們的教材,都是改過很多版本才最終定稿的,不信我帶你們去看看。”
罷,方昭君帶領魯國文儒們,來到學校的檔案室,這里擺放著很多書籍,其中包括修改過十幾版的教材。
魯國文儒們翻看這些教材后,內心大受震撼,感慨道:
“方院長,這種教學方式,是否能促進國家發展?”
方昭君正色道:
“以長遠的角度來看,教育能解決一切問題。”
“就拿我大秦來說,把三年舉辦一次的春闈,改成了一年一次,而且不限制出身,只為了選拔出最優秀的人才。”
“除此之外加設武舉,選拔出一些雖然不善文辭,但武力超雄的健將。”
“結合文武等一系列的知識技能,我們現在把春闈更名為高考。”
“高考?”
方文君微微一笑。
“高考乃是春闈的進階版,但卻凌駕于春闈之上,并且不拘泥秦國人,全天下的人只要想出人頭地,都可以通過高考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相比春闈考試中存在的拜師門現象,比如考試時是哪位官員監考,基本上就默認考生,是這個官員的學生,而高考就完全不存在這個現象。”
魯國文儒們聽的起勁,從古至今一直流傳的,三年一次春闈考試,竟然被改成了一年一次。
雖然加大了朝廷的工作量,但同時也給朝廷注入更多新鮮的血液,也讓寒窗苦讀的學子們,有了更多的機會,真是一舉多得的好辦法。
方昭君一板一眼道:
“總之,教育是發展的前提,不能治標不治本,一切要從娃娃抓起!”
眾魯國文儒覺得,方院長說的非常有道理,不停地點頭表示贊同,同時手中的筆飛快的記錄著,她說的每一句話。
這時候,有魯國文儒看到一個籃子里,裝著滿滿一筐方方正正,用木頭刻出來的字,他好奇的問道:
“方院長,這是何物?為何要刻這么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