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沈成這一樁事,讓魯國文儒們心頭大受震撼,對比魯國的政治攻略,頓時感覺相形見絀。
之后,秦王秦沖為了表示,對遠道而來的魯國文儒們的尊敬,親自出面,并設了宴席招待。
在宴席上,秦沖按照秦的交代,詢問道:
“秦國的規矩相信諸位已經有所了解,九蓮圣主托本王問問諸位,是想要繼續留在秦國學習,還是想要回魯國發展,都隨各位的心意。”
大部分魯國文儒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我要留在秦國繼續學習,來這一趟我才看到兩國之間的差距,爭取多學些只是,取長補短。”
“我也要留在秦國學習,等學成之后,再回魯國大力發展。”
還有一小部分人,在看到了魯國與秦國的差異后,徹底心灰意冷。
引以為傲的學識,都比不過還在學堂上學的孩童,還能學個屁,趁早回家種地得了。
宴會結束后,主張回國的魯國文儒們,不想在這飛速發展,讓自己感到格格不入的國家多呆,于是立即乘坐馬車返回魯國。
再回去的路上,司馬集的心態也有所轉變,相較秦國而,魯國的發展的確落后。
若是以造福百姓的角度來看,或許讓秦國來接替魯國發展,未必是一件壞事。
想到這,司馬集打算推波助瀾,一路上寫了十萬字的書信,并取名為秦游記,打算回國呈給魯帝看。
……
魯國。
自打老祖薨世,魯帝無人追捧,他的帝王氣場瞬間消散。
每天都是無精打采的,但依舊按部就班的上早朝,坐在空曠的金鑾殿上發呆。
現在他這個魯帝的名號,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頭銜。
偶爾微服私訪出宮散散心,看到街道上的景象也是一片蕭條。
整個蓬萊都是人跡罕至,人煙稀少,大多數人都跑去華亭發展,剩下的就是一群老弱病孺,還茍延殘喘的維持生計。
如今的魯帝就活一口氣,他要親眼見證老祖的預,眼睜睜看到秦國滅亡他才甘心。
但當他接到司馬集寫的秦游記時,才知道原來自己苦心經營的國家,竟然跟秦國相差甚遠,心中進村的信念再次受到打擊,有些動搖的自自語道:
“秦國如此繁榮,難道真的能像老祖所的,盛極必衰嗎?”
……
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