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集也是一頭霧水,按說滅了一個國家,這可是一等功臣,為何秦王會勃然大怒,還要審判沈成?
他滿心不解的問身邊的禮部尚書。
“尚書大人,沈成滅了一個國家,這不應該封賞么,為何還要審判他?”
禮部尚書正色道:
“按理說,有滅掉一個國家的能力,理當論功行賞,但秦王派他出使西域,目的是為了建交,而不是為了引戰。”
“雖說是別國動手在先,但不論如何,都是他沈成沒完成任務,所以就算他有能力,那也得就事論事,賞罰分明。”
正當魯國文儒還在疑惑之時,一聲太監通傳打破寧靜。
“奉天承運,三王有詔,沈成辦事不力,破壞絲綢之路,給秦國造成負面影響,理應革職。”
“但因消滅蠻夷之國,宣揚了大秦威嚴,因此功過相抵,官降一級,欽此!”
沈成以為這次會被一擼到底,但但沒想到三王網開一面,只是讓他官降一級,這讓他心中由憂轉喜,領旨叩謝道:
“多謝三王開恩,臣接旨!”
雖然沈成心甘情愿的接下圣旨,但魯國文儒們卻依舊有些替他惋惜。
“這會不會有失公平,若以后打仗還要受罰,那誰還愿意給朝廷辦事?”
禮部尚書解釋道:
“你們有所不知,這已經算是功過相抵,最小的懲罰了。”
“要是真的較起真來,朝廷給他的任務是打通絲綢之路,測繪九州大陸以外的地圖。”
“交代他的任務沒完成不說,還滅了西域的一個國家,而且還是在其他國家借的兵。”
“如此一來,讓其他國家怎么想?覺得我大秦是愛好和平的國家,還是善戰的國家?以后的友好建交之路還能不能行得通?”
經過禮部尚書這么一說,魯國文儒一個個都聽懵了,沒想到秦國的眼光竟然放的這樣長遠。
禮部尚書又補充道:
“雖然我們秦國愛好和平,但我們手中的武器,是丈量國土面積的工具,不惹事也不怕事,所以這次沈成用幾千人就滅了一個國家,也相當于宣揚了秦國的實力。”
“所以沈成的事,三王也就不再追究,就算是功過相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