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位皇帝,某天,他正在皇宮里小憩,一個小太監火急火燎的跑進來稟報:陛下!外面有頭老虎!
皇帝連眼皮都沒睜開一下。“皇宮守衛森嚴,怎么可能有老虎。”
話音剛落,又跑進來一個小太監,同樣氣喘吁吁的稟報:“陛下不好了,殿外有只老虎,正在靠近!”
皇帝猛然睜開雙眼,心中不停打鼓,疑惑,難道宮里真的進來了一頭老虎?
這時候,第三個太監跑了進來,“陛下快跑啊,老虎進宮了!”
皇帝嚇得頭皮發麻,也顧不上宮里是否真的有老虎,拔腿就跑。
典故講完,接下來是論述。
三人成虎的典故,想要表達的含義是,當一個人說出一件離譜的事,可能不信,可當第二個人,第三個人還說,就哪怕沒有親眼看見,也會信以為真,這就是謠的可怕之處。
看到秦寫完故事后,老者若有所思的托腮,思考這個故事的深層含義。
同時也覺得,這個名為曾阿牛的學子,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想出這個典故,實屬不易。
心性,定力,反應能力都超出常人許多。
秦寫完準備交卷的時候,突然被老者按住肩膀。
“你有事?”
老者一怔,隨后說道:
“典故寫完,我負責出第二題,聽好了。”
他在秦耳邊一番嘀咕。
大概意思是,讓秦繼續以三人成虎,深挖這個典故的深度,要符合當下實際情況,找出實際成功案例,來證明這套隱喻典故有實際意義。
秦不假思索道:
“沒問題,那我就繼續獻丑了。”
他換湯不換藥,稍稍將故事改了改,繼續胸有成竹的寫道:
秦國順天府有個秀才,空有才華,入仕無門,仕途上一直不得志。
他雖出生豪門,卻家道中落,只能窩在小城里當個秀才。
有次王路過順慶府,全城的百姓夾道歡迎,迎接王的蒞臨。
秀才也十分的激動,因此他鼓足勇氣,登門拜訪,想要通過王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