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
那邊諸國使臣還沉浸在,仙都的繁華之時。
秦卻在悠閑的吃著晚膳,面前還擺放著一摞書籍,正是百曉生編撰的各種排行榜。
秦一邊喝著粥,一邊拿出國家排行榜翻看。
九州大陸一共有七個國家,分別是魯、燕、秦、吳、蜀、趙、越。
自打秦帶領秦國,一路高歌猛進,曾經的國家排行榜,如今已經徹底大洗牌。
原來的秦國只是排行第三的國家,現在能穩居首位,無人可以撼動。
這份國家排行榜編撰書籍,一共一百頁,光是寫秦國的內容就有六十多頁,其他六國才只占三十幾頁。
在秦看來,這份國家排行榜,倒像是國家評估報表。
其中記錄內容涵蓋,國內每個州、府、郡、縣人口總數,城池的數量,兵馬戰斗力,教育,國家經營狀況,經濟等等。
就拿別國的名勝古跡來說,一座七層樓宇,在其他國家可以算是國家標志建筑。
可是在秦國,七層樓宇隨處可見,每個州府主城,都有不下十幾座。
據百曉生調查評估,秦國的總資產累積,是其他六國的總和還要多數倍。
就哪怕位居第二的魯國,與秦國的財力相比,也是斷層似的存在。
就用數字來比較,魯國是一百,燕國是八十,以此類推,而秦國的總評分高達一萬多,這么夸張的經濟,是其他六國高不可逾越的鴻溝。
百曉生紀實調查,說明給出評價的理由。
秦國在教育方面大力砸錢,每個州府鄉鎮都開設,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甚至還有四大學院,教學涵蓋醫、官、工、商四大類。
和其他國家不太一樣,秦國有教無類,只要是秦人孩子到了八歲,就要強制上學,九年義務教育完全免費。
這就導致秦國的文化水平,穩穩地超過了魯國的架勢。
再說國家企業商行,遍布九州大陸,七國每個小鄉鎮都有商行的存在,包括不限于錢莊,店鋪,商場,完全做到日進斗金。
百曉生明確寫明,秦國打算在三年之內,增加100個國庫,用來裝取之不盡的金銀細軟。
國庫增加100個,這是什么概念?
其他國家就一個,還經常國庫空虛,國家沒錢,反觀秦國,國庫不夠用,再建一百個最高規格的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