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汴京皇都。
這是趙家宗族歷朝歷代生活的地方,也是趙啟明出生的地方。
生于皇家的趙啟明,是純正的趙國皇室血統,含著金湯匙落地,在眾星捧月中長大。
趙啟明從小就被灌輸了高人一等的思想,也正是因為這種思想,在他意識里,潛移默化的認為自己生來高貴。
年少時,曾與一眾趙家子弟在金鑾殿試。
在諸位趙家貴子中,他表現出眾,才華橫溢,以第一名的成績,奪得了殿試榜首。
而后,又以第一名的成績加入內閣,從此踏入趙國政壇。
他的成長之路,一直是順風順水,天之驕子,難免會有些傲氣。
在他心中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臣,除了嫡系儲君,這天下就沒有比他更高貴的人。
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那些普羅大眾,就應該拜倒在他腳下,心甘情愿的臣服他,為他趙家皇室而效忠。
基于皇室身份的加持,每個人見到他都是尊敬有加,不敢有半分懈怠。
就算如此,他也依舊瞧不起,那些巴結他的世家大族。
認為他們都是一群蠢笨之人,每天就知道想盡辦法,在他們皇室身上討一些好處,來為自己謀的一些蠅頭小利。
根本沒法跟他這種肱骨大臣,整日為了趙國的發展,殫精竭力的皇室相提并論。
甚至就連百姓們生活民不聊生,食不果腹,遍地餓殍的時候,他也覺得是這些貧民的不對。
生活在最底層,還不好好種地,不好好干活,不為國家做貢獻,這幫刁民死有余辜,弱者就應該被淘汰。
后來,他為了擴大趙國疆土,暗中把手伸向了秦國。
特在宮中選出一位公主,表面和親結盟,實則暗地里蓄謀已久,意圖吞并秦國。
只是沒想到,籌備多年的計劃,竟然就此失敗。
非但沒有奪下秦國,還痛失潼關。
他親自前往大秦談判,卻被不講禮數的大秦十四皇子,當做俘虜囚禁。
雖然被重金贖回,但從那以后,他的一切都開始走向下坡路。
趙國境內草寇四起,秦軍勢如破竹攻打燕云十六城,他不惜舉全國之力,平息內憂外患。
但他越是想要挽救趙國江山,做的越多就錯的越多。
因為瞧不起楊錦繡,他力挺吳三貴上位,但卻沒成想,這亂臣賊子竟然倒戈相向,反過來攻打趙國。
但要說最可恨的,是他的堂兄弟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