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聞其詳。”
隨后,秦侃侃而談。
“傳說,有一戶姓楊的人家,為了抵抗匈奴的侵略,持槍上陣,與之對抗,軍功顯赫,被封為楊家將。”
“幾乎每場戰爭,都能看到楊老令公馳騁疆場,但在一些文官弄權之下,處處打壓楊家將,就哪怕在打仗的時候,也不免遭人陷害,最終戰死沙場。”
“而后楊家七子繼承父志,義無反顧的投身抗戰一線,可戰場上刀劍無眼,差點滿門犧牲。”
“最后,楊家的所有女人,在佘太君的帶領下,以柔弱的雙肩,繼續擎起對抗匈奴的大旗,直面匈奴的彎刀和鐵騎,繼續捍衛國家的尊嚴和百姓的安康。”
“楊家戰場無兒女的精神,當真是書寫了,一段抵抗外辱,反抗侵略,保家衛國的壯美詩篇。”
趙之雅聽后,覺得這段故事怎么有點耳熟呢。
“王爺,你說的這個故事,妾身聽著怎么和楊再興將軍家的事跡,如此相似呢,楊再興將軍家也是世代為武將,就連他的妹妹,也是趙家喻戶曉的女將呢。”
“但就算如此,拼命保家衛國,也依舊得不到趙君的信任。”
秦沉思片刻,計從心中起。
“這樣,你把你知道的楊再興將軍家的事跡,寫成文,把他們世代都為趙國效力,去不受趙國重用的故事,編寫的精彩一點兒。”
“寫好后拿給我看一眼,沒什么問題就拿去給當地的說書先生,借他們的嘴,把楊將軍的故事流傳出去。”
趙之雅心中疑惑,怎么秦就對楊再興將軍如此在意呢,可能她身為女子,還不懂英雄之間惺惺相惜的情義?
但不管怎么說,為趙國的將士寫書,趙之雅還是內心有些不平衡,扭捏道:
“王爺,不是之雅推脫,可我畢竟是大秦的宮中編撰,讓我去寫能在民間傳唱的故事,而且還是給趙國寫,這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小題大做了呢?”
秦知道趙之雅在擔心什么,解釋道:
“你不懂,這就叫做輿論戰,流蜚語都是在不經意間,慢慢滲透入人心的。”
“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若是百姓們都明白,趙國皇室的不平等待人,是多么的令人惡心,那你覺得,百姓還能繼續擁護朝廷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你要懂。”
趙之雅經過秦的點撥瞬間明白,還是第一次聽到輿論戰這個詞,立馬拿出小本本記載,邊寫邊說道:
“之雅佩服,一會我就把這個故事編撰出來,請王爺過目。”
秦嘴角微微上揚,趙之雅的文筆他絕對放心,舉起酒杯一飲而盡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然我受命于天,這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一定要走好。”
趙之雅連連點頭,一刻也不敢耽誤,立即取來文房四寶。
當著秦的面,僅僅用了一炷香的額功夫,就將楊再興將軍的家族故事,間斷介紹的寫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