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
不-->>等朱慈炯繼續問,邱瑜便不假思索地背誦起來:“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hu)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朱慈炯下意識地重復這首詞的最后一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片刻后,他猛的抬起頭看向邱瑜:“也就是說...我大哥真的出海了?”
邱瑜不敢肯定,也不敢否定,只能模棱兩可地說道:“這首詞中確實有江海之意,但陛下皇兄的下落還有待商榷。”
朱慈炯點點頭:“邱閣老說的是,確實該好好商榷一番。”
當天傍晚。
朱慈炯在偏殿召見內外大臣。
首先見到的是崇禎的貼身太監王承恩。
王承恩屈膝下跪:“奴婢叩見陛下。”
朱慈炯示意他起身后直接詢問:“王公公可知道我大哥的下落?”
王承恩老老實實回答:“奴婢不知。”
朱慈炯很是懷疑,他追問:“我大哥失蹤前,內廷是否向江南送出過旨意?”
王承恩搖頭:“陛下的皇兄(指朱慈烺)失蹤前,內廷確實送出一道旨意。但旨意是先皇親手所寫,其他人并不知曉旨意的內容。”
“給何人的旨意?”
“奴婢不知。”
“何人傳達的旨意?”
“錦衣衛指揮使李若璉。”
“讓他進來。”
“是。”
“等等...”
“陛下還有何吩咐?”
朱慈炯想了想,壓低聲音:“父皇駕崩前,都和你說了些什么?”
王承恩故意愣了下,低著頭不說話。
朱慈炯也不好催促,只能靜靜等待。
過了一會,王承恩抬起頭:“陛下,先皇對奴婢說了許多話,但并未透露陛下皇兄的下落。”
朱慈炯又盯著王承恩看了一會,沒有找出任何破綻,只能只能讓王承恩去通知李若璉。
已是知天命年紀的李若璉就在門外。
得到召見的旨意后,他穩了穩心神邁步走進大殿。
禮畢后,李若璉問:“不知陛下召臣前來所為何事。”
朱慈炯沒有急著問問題,而是先說了一些無關痛癢的話。
見李若璉放松警惕后,他忽然問道:“李指揮使,我大哥失蹤前你在哪里?”
李若璉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他認真回答:“臣在南京。”
朱慈炯一愣:“南京?你去南京作甚?”
“臣去南京給王之心傳達圣旨。”
“南下期間你都讓了什么?”
“臣先是抵達前線給張容傳達圣旨和中旨,然后去南京給王之心傳達圣旨,最后返回了京師。”
朱慈炯立刻來了精神,他坐直身l問:“中旨的內容是什么?”
李若璉回答:“那是一封密函,張容看完后便將密函焚毀,臣并不知道其中的內容。”
“此話當真?”
“臣不敢欺君。”
朱慈炯琢磨了一會后猛地抬起頭,盯著李若璉的眼睛:“不對,圣旨是讓你緝拿張容,將其就地處死,你為何不按照旨意行事?”
李若璉解釋:“先皇說張容對朝廷和社稷有功,給他三天時間安排后事,結果他卻趁機逃跑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