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國子監祭酒史可法率先說道:“陛下,先帝在位期間勤儉節約,平內憂,除外患,整軍備,肅朝堂,輕徭役,改稅法,治吏治,削宗藩,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成為古往今來少有的幾位中興之主之一。”
“臣統計歷代王朝中興之主的廟號,又把我朝使用過的廟號進行參考,認為德宗廟號比較合適。”
朱慈炯眨了眨眼睛,自自語道:“德宗?”
史可法點頭并解釋:“綏柔士民曰德,剛塞簡廉曰德。上一位德宗是唐德宗李適(kuo),他在位期間任賢臣,改稅法,內削藩鎮,外擊吐蕃,為后來的元和中興打下了基礎。”
(元和中興指唐憲宗李純執政期間出現的中興局面,由于明朝已經有了憲宗的廟號,所以只能參考為元和中興打下基礎的唐德宗。)
聽完解釋。
朱慈炯既沒有表態認可,也沒有表態不認可。
而是看向其他人。
在場的除了少數幾人點頭通意,其他人都露出了反對的表情。
一個大臣站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為德宗的廟號不妥。唐德宗李適執政期間試圖用藩鎮打壓藩鎮的方式進行削藩,結果發生了四鎮之亂和涇原兵變,唐德宗被迫丟棄國都,出逃奉天。”
“臣附議。”
“臣也附議。”
復讀機們一如既往地發揮著自已的作用。
朱慈炯嗯了一聲,也覺得德宗的廟號不妥。
戶部尚書施邦曜提議:“臣以為哲宗的廟號比較合適,知人曰哲,知能辨物曰哲。上一位使用哲宗廟號的皇帝是宋哲宗趙煦,他在位期間一改大宋棄地求和的局面,打服了西夏,并用賢臣,輕徭役,改稅法。雖沒有中興大宋,卻被后人贊天資聰粹,實有為之主。”
有人反對道:“廟號選字有褒貶之意。太祖開國立業,太宗發揚光大,世宗有世系轉移之意,至于哲宗則有守成之君的說法。先帝中興大明,哲宗的廟號無法高攀先帝的功績。”
“臣附議。”
......
朱慈炯再次點頭,否認了哲宗的廟號。
一個官員提議:“臣以為先帝的廟號應為昭宗。昭德有勞曰昭,圣聞周達曰昭,威儀恭明曰昭......”
不等那人把話說完,站在他前面的工部尚書黃錦就提醒道:“上一位使用昭宗廟號的皇帝是元昭宗愛猷識理答臘,他還是太子的時侯就專權,與自已的父親內斗,最后失國北逃。”
那人笑了笑:“元朝是韃虜,我朝帝王廟號一般情況下不參考元朝。”
黃錦通樣笑著反駁:“那好,不看元朝看唐宋。宋朝沒有昭宗,唐朝有一位唐昭宗。他在位期間三次出逃,最后被叛將朱溫謀害,你覺得先帝還能用昭宗的廟號嗎?”
“這...”那人頓時語塞。
在史可法的帶動下,眾人紛紛發表建議。
有人說道:“臣以為先帝的廟號應為成宗,安民立政曰成,通達強立曰成......”
“臣以為先帝的廟號應為莊宗,兵甲亟作曰莊,睿圉克服曰莊...”
除了以上廟號,還有人說出了寧宗和理宗的廟號。
聽來聽去,朱慈炯的眉頭越皺越深。
在他看來這些廟號都太平常,沒有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等朝堂再次恢復安靜,朱慈炯發現內閣首輔邱瑜自始至終都沒發。
這就有點不正常了。
他輕咳一聲問:“邱閣老,你是怎么想的?”
邱瑜穩穩當當的說道:“陛下,先帝在位三十四年,臣縱觀史書,也沒找到類似的帝王。不過唐朝有一位帝王,與先帝的情況截然相反。”
“誰?”
邱瑜先是左右看了看,最后抬頭看向朱慈炯并說道:“唐玄宗。”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