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崇禎唐通 > 第901章 旨意南下

      第901章 旨意南下

      十月初。

      錦衣衛千戶王忠順著運河來到了山東兗州府安平鎮(今陽谷縣張秋鎮)。

      大運河歷史上有一句名:南有蘇杭,北有臨張。

      這里的張便是張秋鎮。

      張秋最早叫“漲秋口”,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每到秋季河水上漲便會決口。

      明清時期,運河自張秋鎮中直穿而過。

      《北河紀》中曾記載:歲漕東南以給都下,會通河實國家之氣脈,而張秋又南北之咽喉。

      大明弘治七年,御史劉大夏治河之后賜名安平鎮。

      由于并不是加急的旨意,所以王忠一行人走的不是很快。

      每天多則百余里,少則幾十里。

      在抵達安平鎮時已是傍晚。

      他們來到安平驛門口,發現門口只站著兩個驛卒。

      他拿出勘合交給門口的驛卒并問道:“備五間上房,十三個人的飯。”

      王忠單獨一間,其余十二個人住剩下的四間房。

      一個驛卒接過王忠遞過來的勘合,走進驛站交給驛丞查驗。

      驛丞查驗無誤后親自來到外面迎接,:“幾位上差請跟小的來。”

      勘合可以理解為一種高級別的出差憑證,憑借這個東西可以使用沿途的驛站。

      另一種級別較低的出差憑證叫驛符。

      如果驛站住滿了人,手持勘合的人可以優先居住,而手持驛符的人則要搬出去或者換個地方。

      歷史上的明朝后期,驛符被當成禮物被官員們送給親屬。

      《徐霞客游記》的作者徐霞客為了節省路費,就使用了大量的驛符。

      其實這也不能怪官員們沒有規矩,因為他們把驛站視為一項官員的隱形福利。

      官員的親戚朋友從外地來拜訪的時候會帶來各種土特產。

      俗話說禮尚往來!

      總不能讓對方空著手回去吧?

      如果真的讓對方空手回去,消息傳出去,官員的臉往哪兒擱?

      可當時官員的工資不高,送值錢的東西送不起。

      送不值錢的東西又沒面子。

      所以他們便把目光放到了驛符上。

      這玩意在市面上買不到,所以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于是驛符便被當成了禮物,大量贈送。

      由于驛站被大量無關人員占用,導致驛站費用居高不下。

      面對這種情況,歷史上的崇禎決定對驛站進行改革。

      他并未像很多人說的那樣廢除了驛站,而是精簡驛站。

      據記載。

      當時大明朝取消了大約三成左右的驛站,每年節省了六十多萬兩白銀。

      陜西被裁撤的驛站有很多,其中一個銀川驛的驛卒被裁后失了業。

      后來他投身入伍,打算吃軍餉活命。

      結果領兵參將克扣軍餉不發。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