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算個錘子。
馮征心說,等再過幾年,大秦的國力更加雄厚了,一場戰爭,對國家的負擔和影響沒那么重了,那就可以放開手去打。
到那時,可就不是什么打不打的了的問題了,是想怎么打,那就怎么打。
想讓你怎么死,就讓你怎么死。
不過,滅個匈奴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怎么把漠北那一片地方,納入大秦的統御之內。
畢竟,游牧民族什么時候都有,滅一個匈奴,后續還有鮮卑,還有柔然,還有突厥什么的。
草原是游牧的沃土,只要有草原,那就有游牧民族,有游牧民族,那就有騎兵。
所以,歷朝歷代的中原王朝,犯的錯誤那都不是沒有擊垮北方的對手,而是,該怎么把草原,完全納入中原王朝的管控之內。
想管控,也簡單,一是歸屬感,二,就是控制能力。
你不能讓他們永遠只放牧,文化完全不同,那歸屬個屁,終究不是秦民。
同時也得搞搞手段,拿最合適的法子去管控
對人來說,控制了人,就是控制了地。但是,反過來也是一樣,控制了地,其實就是控制了人。
恩?
嚯!
聽到馮征的心聲之后,嬴政心中,一陣驚詫感慨。
不能光想著擊敗匈奴,得想著,把這一片地方,給納入秦土,讓這一片地域之上的人,成為秦民?
如此一來,萬世的困擾,自然可破?
有道理,確實有道理!
不過……
這后世的王朝,若是能有達到者,為何沒做呢?
嬴政心里納悶,馮征不是說,那個什么漢武帝,就擊潰了匈奴嗎?
漢武帝的確把匈奴給擊垮了,東漢時期,更是把匈奴一度玩弄于股掌之中。
但是!
他們都沒有做將草原真正納入中原控制的舉動。
饒是后世唐朝也創立了各種都護府,但是,也沒有實現真正的管控。
究其原因,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沒多大意義。
不錯,正是沒多大意義。
畢竟,一大堆草原隔壁,荒草無可的,中原能拿來干什么?
一句話,不適合種地啊!
比如為何古代沒完全把朝鮮半島而是讓其自生自滅,為何古代對云貴之地的控制并沒有那么大?
那就是因為,山地多,不適合種地。看書喇
不適合種地,拿費力打下來的目的是什么?
且,這小地方,也養不出大寇啊。
而且,北方草原隔壁,面積十分的寬廣,想要控制,也要耗費不少。
因此,他們是在能擊潰草原狼的時候,就把草原狼給擊潰了。
也僅此而已……
但是后續,卻根本不做更進一步的控制。
這一點,反倒是后續的清朝,做到了很不錯的控制。
滿清本就是融合了大批的蒙古血脈,但是,對蒙古,卻反倒是管控很嚴,打壓很重。
其手段,第一是嚴格控制蒙古人的動向,不準其和漢人內地交流,更不準學習漢文化。
然后,就是各種分化諸部,絕對不能再出現大一統的汗王。
最后一點,也是滿清最牲畜的一個手段,那就是大興佛教。
沒錯,在蒙古,大興佛教。
這可不只是為了從思想上管控蒙古人,更是限制蒙古人生育的一個手法。
生的人少了那還好,只要生的人多,那多的孩子就必須得出家當和尚。
反正大興佛教,和尚那也受當地人的重視和歡迎。
如此一來,蒙古人還能多嗎?
多不了!
再加上滿清本就是馬上得天下,騎兵也是他們的主力,通過限制,兼并蒙古人,使得蒙古,在滿清統治的兩百多年內,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卿說的是,等我大秦養幾年膘,那就可以放手,將匈奴攘除。”
嬴政看著馮征問道,“不過,這攘除匈奴之后,朕有心在長城之北,匈奴之地,設立幾個郡縣,你認為如何?”
啥?設立郡縣?
聽到嬴政的話,馮征頓時一愣,設立郡縣干啥啊?是管他們放羊呢,還是讓他們種地啊?
“陛下英明,只是……”
馮征一笑,“匈奴所處之地,是大漠草原,與中原不同。陛下設立郡縣,那就是要管理民眾。只是,這草原之上的民眾,陛下是想讓他們放牧,還是先讓他們種地啊?”
呵,這小子果然聰明。
嬴政聽了頓時一笑,“你認為呢?”
“這,陛下,微臣認為,草原隔壁,若是要種地,那是實在沒有意義,因為長不成。”
馮征說道,“不過,若不是種地,那就是放牧。可既然是放牧的話,那就得到處游蕩,也是游牧。那陛下設立郡縣制的意義,豈不是……”
沒錯,那意義也不大了……
“恩,你說的也是。”
嬴政聽罷,點了點頭,隨即問道,“那,你可有什么想法?”
想法,那伸手就來啊。
馮征聽了,頓時笑道,“稟陛下,微臣有一計策,或許可用。”
“何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