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穎放了一大塊兒雞肉下鍋,扔點兒紅棗和枸杞,加多幾片姜片,擱在蜂窩煤爐上慢火熬著。
回房間練字畫畫,打了一個盹兒后,拿出前天在書店買到的歷史小說閱讀。
太陽漸漸西下,肖穎披上外套,走出去將砂鍋端下來,放點兒鹽進去,悄悄嘗了幾口,發現味道很是不錯。
她點開小煤油爐,只開了一點點的火光,隨后將雞湯擱上去保溫。
接著,她洗米下鍋,切了一條香腸,一片片擺在米粒上,隨后盛了一點兒水,放大灶里頭蒸著。
蒸飯用不著大火,她扔兩條小木柴進爐灶,然后拿了掃帚出門。
門口有些臟,她清掃干凈后,走下臺階掃小巷。
小巷是公共地方,進進出出的人多,清掃的人卻寥寥無幾。
肖穎清掃自家大門口的時候,總不忘清掃小巷子,反正年輕力壯,不差十幾分鐘的活兒。
如果人人自掃門前雪,那公共共享的地方怎么辦?
走過垃圾成堆的小巷,難道到自家門口的時候腳底能干凈?
她不是會計較的人,所以每次清掃門口都會一并清掃小巷子。
掃了一半,外側響起熟悉的腳步聲。
朝夕相伴的人,不必聽嗓音,不必看見身影,單單幾下遠遠傳來的腳步聲,便足夠判斷他的到來。
袁博雙手套著臟兮兮的厚手套,一邊拍打,一邊大跨步走來,粗壯的大長腿很快來到肖穎的掃帚前。
他扯了扯眉頭,露出一抹邪魅笑容。
“什么時候老城區多了一個社區服務者?我竟頭一回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