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簽訂了三月盟約,小七再不提回家的事,她不提回家,那人待她便也十分和氣。
自那人的青瓦樓倒了,她便總在茶室里住著,茶室不過內外兩間,只內室有臥榻,她住了內室,那人便沒有地方睡覺,索性一同搬到了木蘭樓住。
那人甚至還叫人把木蘭樓名字改了,改成了什么“未央臺”。
倒也巧,正對應了那塊璽紱上的字,她還記得璽紱上的字是什么“長樂未央,永受嘉福”。
那人并沒有苛待她,說是要她守夜,她卻是睡在里間的,她的爐子比那人的還暖,她的被褥也比那人的還要松軟。
鄭寺人才將茶室內外灑掃一新,便又著急忙慌地差人去布置未央臺,搖頭嘆息不忍看,說什么,“不應該呀!真是不應該呀!老奴干了這么多年,資歷也深,人脈也全,也算是見多識廣的,就沒見過公子睡外頭,婢子睡里頭的,今天算是開了眼了!”
還說什么,“真是怪事兒,自過年就全是怪事兒,開了春也全都是怪事兒!”
鄭寺人還覺得奇怪,那有什么好奇怪的,又不是她自己想留,是公子非留她不可,既要留她,那不得好吃好喝地招待著。
三月盟約就是她的護身符,有了這卷護身符,她的腰桿硬氣得很,就好似自己果真占了天大的便宜一般,因而把盟約藏得很緊。
才藏在了帛枕底下,覺得不踏實,又藏在席子下頭,藏在席子下頭高低起伏不平整,仍舊不放心,便又藏進了那人的衣柜里。
反正燈下黑,最危險的地方反而最安全。
可那人待她雖和氣,侍奉人的事她是一點兒都不少做的。
大多時候那人都要她隨身侍奉,要為他研墨斟茶,為他煎藥侍疾,為他盛湯布菜,他的茵褥錦衾她都是要提前鋪得平平整整的。
那人還要她侍奉更衣湯沐,小七才不愿意,她說那是姬妾才做的事。
還從柜子里掏出三月盟約,鋪在他案前,逐字逐句地宣讀給他聽,說若是公子違信背約,她立刻就掉頭回家。
現在就回家,即便沒有馬,走也是要走回去的。等到年底,總能趕上回桃林給父母燒紙錢。
盟約就是盟約,難道立下就只是當個擺設不成?
哼,就是這樣,她心眼小得很,寸步也不讓。
那人倒頗有君子之風,她不愿做的事,也并不迫她。只是笑了一聲,便由她去了。
她整日跟著忙忙叨叨的,片刻也閑不下來,閑不下來就沒有工夫胡思亂想,往往一沾帛枕,倒頭就睡。
精氣神雖還不錯,就是身子有些吃不消。
侍奉筆墨時能睡著,燒火煎藥時能睡著,她睡,他便也由著她睡,那人忙自己的,從來也不吵她。
她心里不免就對公子許瞻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大表哥說他是殘虐嗜殺的暴君,可他似乎也并沒有那么不堪,到底待她還算是寬厚的。
怎么不算呢?
她每每貪睡,醒來時往往安安穩穩地躺著,身上還蓋著厚厚的羊毛毯子。
真是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