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就是不一樣。
“朕不是要殺你們。”
李長壽盡量讓自己看上去和藹。
“不,不是要殺草民?”
“是啊。”
李長壽笑著吩咐起來,“先給他們準備點茶水。”
立馬就有人過來倒茶,只可惜幾個農民都不敢動手。
“你讀過書?”
李長壽目光落在剛剛開口那人身上。
此人連忙回答,“是,是,草民曾在私塾學過三年。”
“那就容易了。”
在古代,目不識丁幾乎就是常態。
百姓別說出口成章,能寫出自己名字的都很少。
“朕問你,今年田地里收成如何?”
“一畝良田,能產幾斤糧食?”
聽到詢問糧食收成,幾個農民互相對了一眼。
還是剛剛讀過私塾的那個人小心翼翼的回答,“陛下,這要看天氣。”
“如果是風調雨順,那一畝良田能有七八十斤的收成。”
七八十斤?
果然啊!
李長壽聽到這個數據,就忍不住皺眉。
暗暗估摸:“這邊果然還停留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水平,不管是糧食產量還是兵器軍備。”
“陛下問你們話,你們老實回答!”
曹公公見李長壽皺眉不語,誤以為對這個回答不滿意。
立馬沉聲呵斥起來。
“陛下饒命!”
“陛下饒命啊!”
幾人立馬嚇得魂不附體。
李長壽這才回神,連忙笑著說道:“朕沒怪罪你們。”
“對了,你叫什么名字?”
“草,草民姓袁,家里排行老三,所以都喊草民袁老三。”
袁老三?
也是,很多百姓連個名字都沒。
通常不是叫二狗子,就是瓜娃子。
唯有富裕家庭,甚至是門閥世家才有專門的名,甚至是字!
“你既然讀過書,為何又要種田?”
“陛下,草民家中無錢,祖祖輩輩都是種田為生……”
袁老三苦著臉。
誰不知道讀書能出人頭地?
甚至考上秀才,還能免賦稅?
但,沒錢啊!
“是朕沒想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