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大明錦繡朱允熥 > 第15章 朱家千里駒

      第15章 朱家千里駒

      盡管已是須發皆白,六十多歲的年紀,但是朱元璋龍行虎步,一點不比年輕人腳步慢。

      沒一會就到了皇子皇孫讀書的大學堂,剛邁步進門,就聽里面傳來朱允熥的聲音。

      苛政,猛于虎也!

      朱允熥看著面前,對他的表現有些驚奇的齊泰繼續說道。

      “元之亡在于苛政,橫征暴斂。不知民間疾苦,不顧百姓死活。當年我朱家定居在淮西,天災人禍顆粒無收,可是官府不但不救濟災民,反而繼續加稅,最終導致民不聊生,盜賊四起!”

      “面對各路義軍,朝廷不但不招撫,不懷柔,反而一地反殺一地,一城反屠一城,如此暴政天下百姓寒心,豈能不反!”

      “至于齊先生所說的不修德行也是一方面,大元打壓漢人,防備漢人。原金國境內的漢人為北人,宋朝之內的漢人為南人,無論是科舉還是做官,南人皆難上加難。”

      “士人得不到上升的途徑,漢人長期被歧視對待。官府腐敗不堪,中樞不管黎民百姓的死活,只知道奢侈享樂,加稅加稅。土地都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百姓動輒成為流民。”

      “這些流民聚在各路義軍之下,成為取之不盡的兵員。地方的豪強和朝廷離心離德,最終導致了大元分崩離析!”

      “一個國家,要讓底層的人民有向上的通道,要保持社會的穩定讓百姓有飯吃,要開展基礎建設,治理水患積極屯田。一個國家,要有包容四海的胸懷,皇爺爺曾說過,無論蒙漢苗黎都是大明的子民,要一視同仁”

      朱允熥侃侃而談,周圍人越聽越是心驚。

      這些翰林學士如何不懂得元亡的道理,若論追究元朝滅亡的根源,他們說的比朱允熥好。

      可是朱允熥的觀點和眼界卻超過了他們,甚至許多是他們都沒想到的方面。而且,他們是從臣子的角度考慮,朱允熥此時所說,似乎是站在君王的角度一樣。

      想想以前的朱允熥,再看看現在的朱允熥。

      翰林學士們嘖嘖稱奇,窗外方孝孺連連點頭,看著朱允熥眼神中的欣賞溢于表。

      中樞舍人劉三吾捋著長須若有所思的同時,也在暗暗贊嘆。

      吳王這番話,怕是那些六部尚書也不一定能在倉促之間說出來。

      見解獨到,眼光長遠,心思縝密,看清了大元的問題,看清了民間的問題,總結了大元的弊政。

      皇族子弟,學問只是一方面,但是治國的才能和眼光才是最重要的。

      聽著聽著,劉三吾,不由得又想起朱元璋那句話。

      “熥兒,吾家千里駒也!”

      光是聽他對大元滅亡的觀點,就不是千里駒這么簡單。

      忽然,劉三吾想到了皇帝對于皇儲一事的看法。

      看朱允熥的眼光頓時變了。

      莫非,皇帝的意思,皇太孫立吳王?

      想著他看看前排,一臉沉思的朱允炆,陷入沉思。

      一時間連皇帝來了身邊,他都沒發覺。

      聽到腳步,剛回身,就見到朱元璋那張笑得見牙不見眼的臉。

      “臭小子,想的好,說的好,都說到咱心里去了!”

      朱元璋心中想到,作為出身最貧苦的皇帝,他和朱允熥的看法一樣。

      什么德行,什么禮節,什么禮儀其實都是扯淡。

      當一個國家,不能讓百姓吃飽,不管百姓的死活,百姓一定會造反。

      “你!”朱元璋在劉三吾耳邊輕聲道,“考考他!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