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清娓娓道來,“王老板,我的學費十萬,是給大老板準備的,但大老板就要具備大老板的頭腦和能力。
我甚至不需要你出一分錢,但我需要你找人的能力!”
王宏鵬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哪有人找合作方找的不是有錢的,而是能找人的?
阮清如果惦記的不是他兜里的錢,又何必當初給他開價10萬塊錢的學費?
“對!就是找人的能力。”阮清在第一隊伍的十條豎線上劃了一道,“只要你能找齊這十個人,每個人能幫你出一萬塊錢,湊在一起就是十萬塊錢。”
王宏鵬眼前一亮,但也只是一瞬,那抹光又暗淡了下去,現在又想找十個萬元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阮清彎了彎唇,再往下畫,圈定了最下面的那五十個人。
“如果你找的這個十個人,每個人又能找到五個人,一個人平攤就是兩千塊錢。”
王宏鵬內心開始松動了。
找到五個人,每個人出兩千,這件事情似乎變得簡單了不少。
阮清又說:“總之你只要找到十個,每個愿意給你出一萬塊錢的團隊,至于這一萬塊錢,他們內部是怎么湊上來的,我覺得你并不需要過度細究。
有了這十個團隊,你只需要管理這十個團隊的負責人即可,他們內部店里如何運營,有這十個人牽頭。
你看你的工作是不是一下子省了很多?
同時你還擁有十家餐飲店。”
阮清繼續道:“麻辣燙就可以有十家店,如果再算上雞公煲,那就是二十家店。
如果你有能力找到不止十個團隊,能找到更多的團隊,那么你擁有的店就更多。”
王宏鵬也是商人也是做買賣的,怎么能不知道這里面的門門道道。
阮清說的十家店,是一個比較正確的數字,一旦數量過密,每個店的利潤就會下滑,最終他賺的錢,還是差不多的,而管理的人卻變多了,牽扯他很大的精力。
除非他有能力走出北方市場,擴到全國各地去,可是出了北方市場,他又不具備找人的能力。
所以每個品類十家店,就是他的上限了。
除非增加品類,而每次增加品類,他就需要找到像阮清這樣的人,阮清既然能開麻辣燙和雞公煲兩家店面,就意味著她手里的牌還沒打完,說不定她還有其他小吃美食配方,改良之后可以在北方市場吃得開。
不過那都是以后的事了,當下王宏鵬需要抓緊麻辣燙和雞公煲的機會!
王宏鵬意外道,“我帶那么多人過來學習,你就不覺得虧的慌?”
阮清可不會虧。
“我答應你這個要求,當然同時也是有附加條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