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是肯定好吃的。
里面的木耳和銀耳吸滿湯汁,味道也極好。
更不用提,阮清還在里面加了一些手搟面條,更加入味了。
即便是伙食很好的小吃部老板,也覺得阮清研究出來的麻辣燙很好吃。
“我覺得年后我店里賣這個東西行。”
張老太年紀大了,平時就喜歡吃咸的,要不然總覺得嘴里沒味兒,總吃咸的,吃習慣了,味蕾得不到滿足,忽然吃這么辣的東西,老太太一邊嫌辣一邊還想繼續吃。
“大娘,你可不能吃得太辣,多配一些主食。”
老太太也知道身體不如年輕人,不能使勁造。
阮清有炒料的配方,雖然飯店老板也能漸漸琢磨出來,但如果一下琢磨出這么好吃的配方,還需要一定時間,要是想這幾天就賺錢的話,必須跟阮清合作。
再說這時候人也淳樸,很少有背地里把人家的創意拿去賺錢的。
競爭沒那么激烈,大家一起開開心心把錢賺了,挺好的。
有了小吃部老板的加入,菜的源頭就不用愁了。
阮清去市場,無論是買菜還是買肉或者買魚,都會比小吃部老板去拿貨貴很多,她不是大的飯店,也沒有從事這個行業,自然也不是穩定的采購方,只怕也得磨合一段時間以后,人家才能給她最低價,小吃部老板去就不一樣了。
因此,兩人的合作從最開始就是雙方都心甘情愿的。
跟小吃部老板定好了之后,阮清又讓許向然跟她去找鄭義。
臨到年底,能幫忙干活的人一定很少,在外面雇人也沒有那么容易了,但鄭家軍就不一樣了。
鄭家礦山上多少人?
年前都閑著。
只怕鄭義和鄭老太也希望他們能出來賺點錢,別成天在家里呆著,全是大小伙子的,看著不是玩牌就是不干正經事兒。
果然,一聽說阮清和許向然來了,鄭老太讓人把他們引到房間里去,還給了他們一個大紅包。
“你們的婚禮老太太我也想參加,但奈何身子骨不行。”
鄭義回家能不把婚禮上的所見所聞說給老太太聽嗎?
鄭老太一聽說曲洪波親自到場,還是由他給兩個小年輕的證婚,還有一個更加位高權重的,都是許家拉過來的,老太太還能不明白許向然的身份是他們家高不可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