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一天而已!彈劾忠勇侯府的折子,竟如雪花紛落,堆成了小山,砌在謹身殿的龍案上,其下還跪了烏泱泱的清貴文臣。
上到最年長的李閣老,下到翰林院的小小庶吉士,幾乎跪滿了謹身殿這不算特別寬敞的殿堂。
唯護國公一名勛貴混雜其中,頗為顯眼,不過他其實是懵的!他原本是想著,近來忠勇侯府對國公府小動作不斷,高敏郡主既整個這么一出,那他當然要把握住!
可這些清流文臣是怎么回事?就算是覺得高敏郡主的所作所為合了君子之風,也沒必要這么齊心,全力出頭吧?
想不通。
實在是想不通。
皇帝似乎也很頭痛,“說吧,你等以為,此事該如何了結?”
“高敏郡主是陛下義女,自然由陛下裁奪,臣等只陳明事實而已。”李閣老謙虛道。
“請陛下圣裁。”文臣們都有樣學樣的附議道。
護國公怕被問“你怎么看”,也趕緊附議了!
“那就傳朕旨意,削忠勇侯為三等伯,全府閉門思過一月,無召不得外出,諸卿以為如何?”
“陛下圣明!”眾臣都沒異議。
現下正值深秋,即將入冬,忠勇侯駐守西北,罰得太重,容易引起邊陲不穩,這已經是可操控范圍內,最重的責罰了。
要緊的是這當頭棒喝!足以讓越來越囂張的忠勇侯府上下,曉得該低調些,莫再做仗勢欺人的混賬事。
事情既了,李閣老便道:“陛下若無吩咐,臣等告退?”
“去吧,護國公留下。”皇帝道了一聲,又叫劉喜去把張正叫來。
原還擔心是被留下來訓斥的護國公聞,倒是放了心,既是叫張首輔,應是和遼東有關。
作為大明兩大武將家族,忠勇侯一系坐鎮西北,遼東則是護國公一脈的鎮守線。
今歲韃靼境內突發早雪,北直隸已經上報入朝,皇帝擔心韃靼會有大動作。
“你那世子聽聞是去了韃靼境內?”皇帝問詢道。
“是,至今生死不知。”提起這事護國公心里那叫一個悔!
這混賬居然為了立功,不顧生死!不顧念家中還有慈母,硬是置自身于險地!
早知道混小子這么混!當初就不該阻他娶妻那點破事,現在好了,兒子死活不知,府上一直愁云慘淡……
“你也不能聯系上?”皇帝皺眉沉問。
護國公立即單膝跪地,“回稟陛下,臣無能,這混賬離京前,和家里鬧了些矛盾,大概是憋著一口氣要給臣好看,哪里會讓臣聯系上?”
這話、皇帝倒是信了,東廠、錦衣衛耳目眾多,他自然曉得蕭回和明悠那點事,但他并不會強行插手,只當不知。
“盡量找著他,你那小子虎頭虎腦的,想來不是個傻子,敢去韃靼,定有什么倚仗,讓他多探看韃靼主營,盡可能提前報知朝廷,以做防范。”
“臣遵旨!”護國公自然應下!
其后,張正的到來,就把這場君臣商談,定調在遼東布防和軍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