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見椿搭乘了廠里的吉普車去了油田。
林見椿看著車窗外的一個個微凸的地窨子,微微皺眉,她還看到了不少穿著迷彩服的戰士坐在大卡車上。
汪廠長解釋道:“咱們油田是軍民合作的單位,因為條件太艱苦,光招工人都招不夠,所以領導們派了部隊過來支援。因為一下子人來得太多,住宿問題解決不了,我們只能在平地上挖起了幾道幾十米長深溝,里面打地鋪,上面蓋著蘆葦棚。
不過現在已經緩過來了,這些地窨子都已經改造過了,一人一間,還能燒水做飯。老話都說我們安市一年兩季風,一季六個月,以前風大的時候屋頂得會被吹走,半夜還得起來搶屋頂。現在我們也建了土坯房,就在另一邊。”
汪廠長回憶起以前也是一陣唏噓。
“那時候蘇國的技術員被撤走,就連圖紙都沒剩下半張,留下了一堆爛攤子,咱們國家的技術員日夜攻克,在這一片油田之下沉睡了不少人,終于我們也能自已采油了,這些年不容易啊……”
吉普車行駛過坑洼的土路,迎面過來的是幾輛運輸車,車上裝著巨大的油桶。一派繁忙。
吉普車到了勘探總部后,才停穩了下來。
汪廠長帶著林見椿去了研究員們的辦公室。
辦公室里,研究員們正在討論著下一處的油井應該開在哪兒。
“根據咱們收集的各項數據,最理想的鉆井點就是在東北方向的1點。”
“我不同意,1點方向的土質偏硬,不適合鉆井!你忘記去年412號油井,咱們鉆井花了多少時間嗎!又壞了多少設備!”
“那也總比死人好!你說的西南方向的8點土質偏軟,122號的那一場塌方死了多少人,你全都忘了嗎?!我們要出大量原油,也要保證工人和戰士們的性命。”
“你們說的兩個方向都有點兒極端,我們可以嘗試著找其他的鉆井點。”
“其他油井點采油量不如這兩處。”
辦公室里爭論聲不斷,汪廠長連敲了三下門,都沒人注意到。
汪廠長直接推開門,屋里的爭論聲就像是一下子被掐住了喉嚨。
“汪廠長,我們正在開會!”
研究員們語氣不善,這個會已經開了一個多小時,都還沒有爭論出結果。
汪廠長對待研究員沒有半點兒架子,甚至十分謙卑:“抱歉啊,趙工,咱們油田來了貴客。”
“我們忙著,不干接待的活。”趙工擺擺手,讓汪廠長趕緊將辦公室的門給帶上,“我們還要開會,要不然后面的活要被耽誤了。”
汪廠長抵著門,急忙解釋:“這回不是來視察的領導,是我特意給咱們油田請來的大幫手——北市研究所的林院長,咱們油田的鉆探機器上的新型鋼就是林院長研發的。”
研究員們原本都專注于自已手里的資料,聽完汪廠長的介紹,這才慢慢地抬起頭看向汪廠長身后的小姑娘,還有她身側穿著軍大衣的年輕男人。
研究員們的視線在二人之間來回打轉,不管誰是林院長,都太年輕了。
特別是這個小姑娘,將自已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只露出了一雙含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