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大明錦繡 > 第124章 道靜

      第124章 道靜

      []

      歸根到底,這大明朝是一人的天下。

      天下萬民供養一人,天下神明先賢都供其一人驅使。

      說來有些諷刺,將來朱允熥的改革之中,其實有不少需要仰仗他手中的無上權力,但也有很多,和其相悖沖突。

      尤其是讓這個古老帝國,走上另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讓百姓真正能過上好日子。許多東西,都不只是改變那么簡單,甚至是要推翻否定。

      歷朝歷代,不是沒有先賢看到這一點。古人也曾說過虛君實相之,也曾想過中樞內閣治國。

      但,華夏政權的本質,是至尊就是至強。

      而且一旦大權旁落,帝國必然是一陣腥風血雨。

      難!難!難!

      一夜,朱允熥幾乎沒睡。

      凄冷的皇城殿中,一份請削皇莊,授田與百姓耕種折,怎么寫都不滿意。撕了寫,寫了涂,涂了改。到最后面目全非,前不搭后語。

      寫不下去之后,朱允熥披著一張紫貂皮的斗篷,站在窗邊,看著窗外搖曳樹影,心中默默沉思。

      往遠點說,早在還未入主東宮的時候,他就在老爺子及朝工大臣面前提過,取消人丁稅,施行類似攤丁入目,給大明創造更多自己自足的自耕農的建議。

      當時老爺子大為贊同,可是怎么轉眼幾年過去了,老爺子卻始終不提呢?

      而且攤丁入畝,將伴隨的是官紳一體納糧。弱地方而豐中央,消滅種種地方上的弊端。這些事雖不好辦,但長期看來,對國家有百益,對民生有益。

      官員和勛貴,老爺子是根本不怕的,但為什么還要等呢?

      歷史上大明之所以衰敗,就是凡事都要等,且猶豫不決,以至江山殘破。而后清代入關,在漢人謀士輔佐之下,充分吸取了大明朝的國策教訓。

      以屠刀收稅,以武力推行改革,從順治到雍正。先是取消了丁稅,以人頭授田,使得被地方大族還有各級官吏隱藏的人口,迅速出現在戶籍上。然后再攤丁入畝,取消各級特權,財政皆操于中央。

      順治到雍正,這些種種政策,才使得國家強盛起來。也正是因為這些政策,滿清從順治開始直到乾隆,才有底氣有資本,一次次的擴展疆域。

      正是這些,才使得滿清有近三百年國運!

      正是這些,也才使得國家富強,足夠他們不肖子孫,賣國敗家近半個世紀!(1)

      現在大明如日出升,武功浩大。正是大張旗鼓,放開手腳之時。有些事若現在不做,留到日后,那便成了頑疾。小病成大病,最后無藥可醫。

      “哎!”

      想了許久,朱允熥默默嘆了一口氣。

      他有著后世的靈魂,可以站在上帝視角。所以注定了,所有事必須親歷親為。也注定了,許多事要遇到很多的阻力乃至壓力。

      如此看來,將來的他,必然不會成為老爺子期盼的賢君,更不會成為大臣們期望的仁君。

      “但若是,能真的改變這個世界,讓他朝著最好的路上的走。就算被罵成暴君,那又如何?千秋功過,任人評說!”

      朱允熥心中默念一句,緩緩坐下,伸手去拿御案上的茶盞,卻觸手冰涼,熱茶早就冷透了。

      有些事,難也要做。慢慢做,急不得。

      提筆,《削皇莊授百姓田地折》,《贖買功臣勛田折》。

      前者,是朱允熥給老爺子的奏折,后一份,則是他寫好大綱,交給文官潤色。并且,落款也會是文臣一系。諸如頭鐵的劉三吾,方孝孺等人。

      而后,再由他們帶領文官集團對勛貴特權集團,開火!

      ~~~

      中都皇城些許姓冷,淮安古剎夜半燈明。

      毗鄰淮安王城側,千年幽靜古寺中,陋室燈火通明。

      外間,兩個面容清秀的小沙彌,泥爐翠火煮著香茶。里間,淮王朱允炆和一面容沉寂之老僧,棋盤對坐。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