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大明錦繡 > 第182章 給你點好處

      第182章 給你點好處

      []

      當讀書人這個并不團結,甚至有些相踩相輕的群體,有了和他們利益沖突的敵人,他們頓時能變得異常團結。

      尤其是朱允熥這個幾乎很少對國家大事指手畫腳的儲君,在表達出他對于這些文臣的支持之后。大明朝堂的文臣們,跟打了雞血一樣。

      在他們看來,讀書也好,做官也罷,都是讀書人的特權。僧人,憑什么享受這些。在他們心中,佛和僧是截然不同的事。佛可以育民,更方便管理國家。而僧,則貪,貪便會殘民害民。

      不是說所有的僧人都是如此,天下名山大川中不少的得道高僧。但得道高僧都是清心寡欲,宣揚佛法,畢竟是僧人中的少數。

      “皇太孫駕到!”

      東宮景仁殿里,王八恥撩開側殿的簾子,高呼一聲。

      殿內,數十文臣皆起身相迎。

      “臣等,參見皇太孫殿下!”

      臣子們的叩拜聲中,朱允熥緩緩的從側殿走入,微微提著袍服的裙擺,走上御階,在寶座之上落座。

      “眾卿平身!”朱允熥笑道,“不是朝會,諸位無需大禮!”說著,對王八恥說道,“給諸位看座!”

      文臣由中書舍人劉三吾打頭,而后是吏部尚書凌漢,戶部尚書傅友文,侍郎趙勉,禮部尚書李原名,翰林學士方孝孺,翰林侍講學士黃子澄,齊泰。國子監祭酒胡季安,大學士詹同,督察院御史,馮堅,張構,夏長文等數十人。

      這些人中大半人身上都掛著東宮的官職,即便是朱允熥有意疏遠的黃子澄,齊泰等人也是名義上的翰林侍講。

      盡管歷史上這兩人因為攛掇朱允炆削藩,又毫無實干的才學,被后人詬病。但公允的說,這兩人也都是此刻洪武朝中,真正的品學兼優之士。

      而且,他們還有個朱允熥喜歡的特點,頭鐵。

      人,要看怎么用。就好比除了打仗什么都行的李景隆,用在別的地方幾乎沒掉過鏈子。這些頭鐵的讀書人,完全也可以成為朱允熥手里的利刃。

      “今兒召你們來,兩件事!”

      朱允熥一開口,群臣頓時都豎起耳朵。來之前他們已經相互通過氣了,今日皇太孫召集他們,乃是為了削除天下僧官,取消僧人寺廟免稅,清查廟產田畝之事。

      可是現在說有兩件事,眾人心中有些詫異。

      “第一件事呢,考課法!”朱允熥輕輕抿了一口茶嗎,笑著說道,“讀書可以明智,文字禮儀乃是治國之本。國家取士,可長治久安。百姓讀書,可寒門出貴子。”

      “國朝建立以來,于天下各州府縣推行官學,為的就是為國取材。但是這些年,收效甚微,南方還好些,北方諸省卻無太大起色。”

      朱允熥看著殿中的臣子們,一字一句的緩緩開口。后世某些人,常說老爺子痛恨讀書人。殊不知,老爺子最看重兩樣事,一是民生,二就是官辦的學堂。甚至軍事,都不如這二者。

      而作為穿越者的朱允熥,更是知道讀書的好處,所以也格外看重。

      “今天,孤叫你們來,就想和你們說說,這考課法!”

      眾人聽了,先按耐住心里的詫異,仔細的思索起來。

      “孤看了下去年各地科考的名單奏折,江南之地暫且不說,北方各省,有的州府連續幾年都出不了一個舉人,是何原因?”

      “臣啟奏殿下!”劉三吾起身拱手說道,“早在前元之時,北方各地就學風沒落,雖說國朝以來,朝廷在各地設立官學,可讀書一事非朝夕之功。而且,和江南相比,北方除官學外,少有名師學堂,所以生員難免良莠不齊!”

      教育是一件需要高額投入的事,江南文風千百年來,都要高過別處。俗話說,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

      大元末年北方連年戰亂,各地又不像江南許多望族那樣,請名師建學堂,就沒有那么多的讀書種子。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