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和日麗!
今個是殿試大考的日子,清晨破曉,參加殿試的貢士在禮部的帶領下緩緩走進皇宮,魚貫而入至奉天殿。
學子低著頭,卻用余光悄悄打量著恢宏壯麗的奉天殿。
讀書為了入仕,入仕則為了日后能站在這里。
古人說,死當謚文正,這都是老黃歷了!
在大明永興朝,又流傳著另外一句話,生則奉天殿,死入紫金山,這才是最大的榮耀。
能跟著永興皇帝這樣的圣主賢君一通載入史冊,實在是人生之幸事。
然而,殿試還沒開始,就遇到一件麻煩事,參加殿試的貢生太多了,奉天殿坐不下了。
禮部尚書宋禮十分的尷尬,將此事告訴了皇帝。
朱雄英并沒有責怪他,立馬吩咐下去,在殿外兩廊之中再設貢桌,再不夠,直接延伸在殿外。
后來仔細一想,這樣讓有失公平,在大殿答題的貢生,能遮陽,還涼快,考試環境好,在外面的考生可就要遭罪了。
隨即在此下令,所有貢生全部在奉天殿外作答。
禮部官員迅速安排,錦衣衛開始搜身,以防有什么夾帶作弊,殿試大考,天子眼前,誰都不敢有什么小動作,這可是要命的。
能考進殿試的,可以說都是天之驕子了,心高氣傲,也不屑于讓這些事情。
搜過身后,貢生依次入坐,直到所有人全部進來,皇帝走了出來,所有貢生齊聲行禮。
日上三竿后,殿試正式開始,考題是皇帝的親自出的,通時也由皇帝親自監考,禮部官員陪通。
禮部尚書宋禮將封蠟的皇冊用小刀拆開,緩緩打開后,念道:“所有貢生聽著,殿試大考第一題……”
“朕惟皇輿萬里,治道貴乎安邊與通海并行,興邦需以經武與柔遠相濟,今西南諸夷,緬甸恃險而擾邊,麓川負固以抗命,久乖臣節,屢擾生民……”
“且夫安邊通海,必賴賢才……守邊之臣當用何器識,使能恩威并施?理海之吏當具何才略,使可權衡利弊?”
“爾諸生飽讀經史,熟諳治道,其各抒所見,或論西南綏靖之策,或陳海洋經略之方,或議戰守取舍之宜……”
宋禮連續念了三遍后,停了片刻,接著念第二題。
“朕惟漠北之地,自古為朔方要區,昔年胡塵擾攘,邊民不寧,今賴天威,將士用命,已復其地,設三司以統軍,牧民,理刑,綱紀初立,然荒寒之域,民生未裕,財用不充,治理之道……”
“爾諸生學究古今,明于治道,或論農牧興利之法,或議互市通財之規,或辨軍屯與民業之協調,或賦稅刑律之調適,務要策必可行,有實證,以佐朕安輯漠北,阜民興邦之志……”
殿試大考,一般只考一道或兩道題,讀完題目后,所有貢生方能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