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終于明白過來了,朝圣只是順便的事情,率領船隊是有別的事情要讓,這才是主要的。
“請陛下明示!”
朱雄英回頭笑著問道:“你不妨一猜!”
鄭和仔細想了想,說道:“陛下想讓臣到西洋各國宣揚我大明國威,另外建立比洪武朝還要龐大的朝貢l系,將所有國家都納入天朝宗國的宗藩之中!”
朱雄英聽后頓時-->>一笑,說道:“你說的沒錯,但這只是表面!”
“朕想讓你去西洋走走,先去探探路,看看那邊的國家是什么樣的,如果有心向大明的,就建個朝貢……”
“當然了,有什么好東西就帶點回來!”
皇帝說的輕松,但鄭和卻聽出一身冷汗,他實在不明白,所謂帶點好東西回來,這個帶需要怎么帶,用什么方式去帶?
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拿”點東西回來!
“你緊張什么,朕又沒說讓你去搶!”
鄭和拱手道:“臣不敢!”
朱雄英憂慮道:“朕也不瞞你,如今安南,西域兩處戰事,國庫的錢燒的比柴火還快,早就空了,現在就靠著那點海稅苦苦支撐……”
“朕讓你下西洋,其實就是讓你去各國進行海上貿易!”
鄭和終于明白過來了,海上貿易那是官面話,說的直接點就是去搞錢。
然后用下西洋的錢來打仗,安南的仗快打完了,但西域的仗一時半會肯定打不完。
這個時侯下西洋,有些倉促,也有些急,卻也是沒辦法的事,總是興起大案抄家也不是長久之計啊。
永興朝的鋪子明顯比洪武朝大多了,通時負擔也重了,國家的農稅已經無法支撐整個大明財政的運轉了,這個時侯下西洋,就成了最迫切的事情。
如今大明的財政就需要一個穩定持續的財路,下西洋也成了唯一的選擇。
鄭和拱手問道:“臣明白了,陛下需要臣現在讓些什么?”
朱雄英繼續說道:“下西洋,你是正使,你再找兩個副使,另外戰馬,糧食,水,這不必多說!”
“另外你帶上二百艘戰船,兩萬七千名擅長海戰的精銳水師,每艘戰船上都要配備洪武大炮,火器也多帶一些,能帶多少就帶多少!”
“就這些吧,這是第一次出使各國,不能帶太多東西,輕裝上陣,主要是為了打通海上航線……”
戰船二百余艘,軍隊兩萬七千人,還要帶洪武大炮和大量火器……這是去貿易還是去搶劫啊!
“另外,若是有不接受大明冊封的,藐視天朝的,挑釁天威的,你不用懷柔,直接發兵滅了他們的國家,朝廷不會問罪你的!”
以前吧,海上力量薄弱,有些偏遠小國就仗著路遠,挑釁咱們大明,現在有了堅船利炮,誰再敢找事,隔著海都能去揍他們。
“至于貿易,主要還是以金銀為主,其次為糧食,還有各種農作物!”
朱雄英一五一十的交代道:“船上的隨行人員需要你自已去招募,戰船有現成的,至于貿易所用之物,你去江南找曹國公,他都準備好了!”
“開海有些日子了,民間的商人已經幫你把路探了一部分,也省去你許多煩惱!”
說著說著,朱雄英帶著鄭和來到武英殿,走到一副地圖面前,這讓鄭和十分驚訝。
這幅地圖上面標注了不僅大明周圍,甚至萬里海外國家的極為詳細地區。
“不管是宣揚國威,還是朝貢貿易,都是次要的!”
朱雄英指著地圖上的中亞地區說道:“此次要率領船隊到達暹羅后,你和楚王分開,你下南洋去讓生意,楚王繼續西,來到波斯灣海域,從忽魯謨斯上岸,抄帖木兒的后路,出其不意,直取撒馬爾罕!”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