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個粗心的家伙,都不知道他是怎么當上太守的,聽說他已經當了五年琴州太守了,居然沒讓人搞下臺,也不知道是扮豬吃老虎,還是因為運氣好。
顧亦寧路上就聽了宣宏的全部資料。
他行伍出身,跟著顧宥漢倒也是真心實意地干,打仗什么的,也都是身先士卒,在隊伍里還是有些威望的,之后年紀大了,因為年輕時的一些傷病,也不適合繼續打仗,加上他年輕的時候還是好好讀了幾年書的,聽說當年也是想要走科舉路線的,但是因為敬重曹遠老將軍,才拜入他門下,文轉武。
于是上司舉薦他轉做了文官,就繼續在北邊做太守。
北邊天氣寒冷,地廣人稀,做不出什么政績,其實沒多少人愿意來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做官,倒是讓這個宣宏撿了個漏。
當太守的理由大概是,當年他在軍中職位已經是正四品,平級調動到文官大概也就四品太守與之匹配。
蕭煜軒跟顧亦寧說過,當初其實宣宏的上司是跟他提過文官也許降級可以去當個五品知府或者從四品的通判的,后來琴州太守染了急病,被他撿了個大漏。
而他之所以對宣宏的過往如此熟悉,也是因為這位宣宏非常敬重振威大將軍,雖然在他門下也沒幾年,之后轉戰北境之后也沒少了書信往來。
之前是兩三月總有一封,逢年過節雖然回不來,也還是會以弟子的名義送上節禮。
最近幾年雖然聯系沒有那么多了,但每天過年一份過年禮一封親筆書寫的平安信也是雷打不動,可謂是個很長情的弟子了。
再看看這次大老遠就出門迎接,對著太子是正常的禮節,對著煜北王那是熱情萬丈,可見也不是一個圓滑世故的人。
于是蕭煜軒問起了城內百姓受災的情況。
“回王爺的話,今年琴州確實整體收成欠佳,也有一些村子修建水渠不及,影響了收成,下官申請了府庫內的糧食,給各村都分發了一些下去,另外也有外地流民,是從北境來的,不過大部分是路過,停留的也做了安置。”
他老老實實地回答,看上去是了解民情的,也是為太子和煜北王的到來做了一些功課。
顧亦寧和蕭煜軒進城的時候確實看到琴州城看上去人雖然不多,但百姓們臉上表情都還是比較平和的。
也有一些乞丐,并沒有遭到驅趕,百姓們看上去也熱情,進城之后,顧亦寧他們還看到有路邊買食物的攤販,有把賣剩下的一些食物非給那些乞丐們。
他們進城的時間已經是傍晚,所以遇到了兩家攤販送了幾個饅頭和餛飩,數量不多,大概也就七八個,另外有一家酒樓也分發一些剩菜剩飯,被乞丐們搶劫一空。
看得出來,城里的百姓不算富裕,但都挺善良的。
“不錯。”顧亦寧看看蕭煜軒,“看來我們住一晚,明日就可以走。”
既然無事可查,那就趕緊去下一個,也許下一個就需要他們幫助呢?
“王爺,王妃,你們也難得來一趟,還帶了小世子和小郡主,路上顛簸辛勞,不如多住一日,就讓下官盡一下地主之誼。”宣宏熱情地留他們多住一晚。
這……
蕭煜軒和顧亦寧對視一眼,有些遲疑。
一旁的太子卻湊了一句過來:“兩日奔波確實辛苦,那不如就在此多留一日,順便看看宣大人治理下的琴州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