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只要循規蹈矩得聽命做事,也就算了,朝廷上多一個辦事的人,不打緊。
但如皇甫胤善現在得態度,他想要完全的自主出來,就必須找到能和沈安對抗的人,萬重山也好,還是宓珞也罷,他們都不具備這個資格。
滿朝文武中,對沈安最了解,也是最有資格和他對抗得,唯有自己和黃遷。
于廉這一次完全是出于公心,甚至把他自己都牽扯進去。
沈安沒辦法忘掉他剛才說的:“王爺,其實還有一個辦法,您要真是不想和皇帝發生沖突,最保準得就是把末將和黃遷一起殺死,只要我們死了,這個朝廷上,也就沒有人再這么得了解您。”
于廉自己也承認,他對沈安得了解,其實還不過就是片面得,一知半解得,但相比較于其他得朝臣,那也是聊勝于無。
至于最后一點,他覺得沈安還應該注意,就是皇甫胤善可能會在民心上動手,沈安得民望自然是無話可說,在大梁的天下內,就算是有人不知道皇帝得名字,恐怕也不會沒聽過沈安得事跡。
換而之,如果皇帝反其道而行之,在朝廷之外得民間,開始散布流蜚語,借用民望烘托沈安要稱帝,或者是說百姓希望他來做皇帝。
人可畏,眾口鑠金。
真是那樣的話,沈安就算滿身是口也說不清楚,按照他之前說的,如果要繼續忠于朝廷,要么就是放棄現在所有的權力,所有的一切,要么,就是順應民意。
選擇前者,沈安將失去保護,皇甫胤善到時候的確不會殺他,可從此之后沈安得一切都將被皇帝攥在手中,稍微有點不對勁的地方,要捏死他,幾乎和捏死一只螞蟻差不多。
反之如果是第二個選擇,那么皇帝也就有了殺人得理由,因為你要做皇帝,所以他是被逼無奈之下才動手得。
而且以皇甫胤善得性格,他應該會繼續借刀殺人,借用百姓得呼吁,迫使有人站出來主動誅殺沈安。
這些其實也還并不可惡,真正讓于廉擔心得,還是暗地中得另外一層意思——自殺。
因為真到了那個時候,沈安最大的忠誠其實還是自殺,用他的死明確心志,也解開了皇帝身上的麻煩。
如此結果下,皇甫胤善肯定會給沈安一個哀榮,對外宣揚他得同時,暗地中解除云州方面得兵權,從而達到穩定國內得目的。
“王爺,這些不可不防啊。”
于廉也沒想過,有一天自己竟然會這么聰明,甚至可以把朝廷上的一切,都看的那么透徹。
他的話,沈安的確不能反駁,畢竟這些情況,隨時都有發生的可能,只不過在沈安看來,一切沒有發生之前,說的太多,并無異議。
“于廉,就算是這三種情況都要發生,可沒落到我身上,我也不能動手啊。”
“不。”
于廉擺擺手,他知道勸沈安稱帝是不可能的,而作為屬下,沈安不想做的事,他也不會一直糾纏。
實際上此次他是來勸說沈安,在域外建國,這樣一來他就不是大梁的臣子,皇帝也就沒有理由再為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