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頓了頓,稍作斟酌,誠實說道:“王副省長是不愿意給您添麻煩。
”對于陳先的回答,厲元朗相當滿意,指了指他,“你呀,看問題眼睛太毒,一針見血。
”其實,早在羅謙提出這一計劃時,厲元朗就猜測到,按照他的方式搞下去,準會出亂子。
郭啟安之所以支持,是考慮到兩個方面。
其一,羅謙的計劃是為了整頓官場風氣,他不能反對。
其二,郭啟安深知,羅謙計劃太過冒進,太過急躁。
本意是好的,但需要一步步實施。
不可一蹴而就,一口吃下個胖子。
尤其在較短時間內,讓各級官員熟記熟背章程,簡直就是折磨人。
高考還有幾個月的沖刺期呢,況且考生每天只做一件事,解答與考試有關習題。
可這些官員還有各類工作要做,沒有時間也沒充足機會學習章程。
若想過關,只能舍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章程的備戰之中。
如此一來,勢必嚴重影響各類工作開展。
另外,厲元朗更為在意的是,羅謙這么弄,估計上任之前,計劃已經在他心中初具規模。
他迫切想要在洛遷省干出一番事業,闖一個名堂出來。
為了這個目標,羅謙孤注一擲,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還有,厲元朗有個疑問,羅謙此次調到洛遷,是否為接替郭啟安做鋪墊。
按照正常流程,書記離任,刨除空降外,最有希望的接替人選是省長。
可厲元朗擔任省長時間尚短,資歷也淺,他接任郭啟安的機會渺茫。
反觀羅謙有所不同,他是直接空降而來,其之前身份非常亮眼,擔任副書記已是大材小用。
何況他的級別,明確為正省級,也就是說,和郭啟安、厲元朗級別相同。
這些,都為他今后走上洛遷省最高身份,掃清所有障礙。
厲元朗想得到,相信,郭啟安也有同感。
只是沒有明說而已。
大家心照不宣,心知肚明就得了。
現在,這份計劃的弊端凸顯,雖然發生在省政府這邊,卻與羅謙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王若勛審時度勢,直接找羅謙這位始作俑者,等于把責任劃給羅謙,讓他單獨解開這道題。
可是,羅謙卻視而不見,選擇逃避。
王若勛明白這里的利害沖突,矛盾集中在郭啟安身上,比厲元朗要好,效果更加明顯。
別看郭啟安嘴上支持,可他心里卻不這樣想。
任由羅謙折騰下去,直到他最后收不了場,這時候郭啟安出面收拾殘局,事半功倍。
一個突顯郭啟安的作用,另一個也趁機殺一殺羅謙目中無人、狂妄自大的野心。
在洛遷省,你一個羅謙壓根玩不轉。
哪怕你帶著尚方寶劍來,沒有我郭啟安的真心幫助,你什么都不是。
所以說,王若勛越過厲元朗,恰恰是把厲元朗從中摘出去。
本來,這件事就和厲元朗關系不大。
是郭啟安和羅謙相互斗法,比拼各自影響力,與厲元朗何干?要么說,陳先能夠想到這一層,實屬不易。
經歷跟隨自己三年多的考驗,陳先由一名記者,成為副廳級的領導干部,見多識廣,考慮也越來越全面。
厲元朗非常欣慰。
于是叮囑陳先,“你要學習工作兩不誤,隨時隨地做好考試準備。
僅僅一個若勛還不夠,需要有更多的人向郭書記反映情況,才能使得羅副書記清醒。
”“我懂了。
”陳先閃現出一個玩味十足的笑容。
果不其然,王若勛這邊剛去郭啟安那里反映,接二連三的,省委、省政府領導紛紛踏進他的辦公室,反映內容如出一轍,全是和羅謙的整風計劃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