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情況你比我清楚,糧食恐有些難度。”秦懷道如實說道,
多吉點頭,不再多。
秦懷道想到天竺就是后世的印度,印度可是產量大國,靈機一動,說道:“不過,本大人許你西下天竺就糧之權,吐蕃軍這些年沒少東下我唐境打草谷,你也可以西下天竺打草谷嘛,是不是有難度?”
“真的?”
多吉大喜,見秦懷道投來疑惑的眼神,趕緊解釋道:“吐蕃歷年來國策是往東發展,只因往西是雪山,千里茫茫,毫無人煙,往西價值不大,但本將知道翻過雪山后地勢變陡峭,宛如天塹,但只要穿過這段就是平原,土地肥沃,有取之不盡的糧食,曾上書幾次,但朝中百官認為穿過雪山太難,代價太大,不可取,還不如集中國力東下,還說唐境富庶……”
后面的話多吉不好意思說,但秦懷道聽懂了,笑道:“吐蕃國策倒是沒錯,換成本大人也會這么定,畢竟東下不用穿過茫茫雪山,不過,今非昔比,天竺產量,本官做你堅強的后盾,如果你能拿下天竺,更好。”
“大人當真?”多吉心思活泛起來。
“本大人從不妄。”
“好,正合我意,那就瘋狂一把,不過,我需要以唐軍名義出兵,畢竟,天竺以北挨著貴國隴右道的小勃律和蔥嶺,萬一誤會,貴軍從背后給我們一刀就難受了。”多吉趕緊說道。
“本大人書信一封,保你無事。”秦懷道巴不得多吉去攻打天竺,吐蕃本就缺糧,養不起,還能幫大唐開疆拓土,馬上找來筆和紙書信一封,蓋上印,旋即交給多吉。
多吉鄭重接過,有了這封書信就等于有了證明,護身符,將書信收好,想到什么,苦笑道:“多年夢想,吐蕃朝不重視,沒想到在大人手上實現,可以的話,我軍還需要些兵器。”
“有些繳獲,并不太多,回頭和銀子一并送去。”秦懷道滿口答應道。
“謝大人。”多吉鄭重行禮,告辭離開。
秦懷道將人送出大門,以示重視,之后返回,一直沒吭氣的段瓚忍不住提醒道:“大人,這么做合適嗎?”
“你擔心朝廷那邊?”秦懷道反問,見段瓚點頭,便笑道:“放心吧,圣上雄才偉略,氣吞山河,聽到有人幫我朝去開疆拓土,只會高興。”
“也是,不過,西邊不是苦寒極地嗎,能有糧?”段瓚問道。
“你錯了,苦寒極地不過是儒家學說誤導罷了,還說什么天圓地方,西邊是邊界,井底之蛙,世界何其之大,翻過雪山地勢變陡,然后是平原,土地肥沃不亞于江南,如果吐蕃一開始就重視多吉提議,將重心放在西邊,絕對國力富強,我朝未必是對手。”
“這么富庶,那天竺戰力應該不俗吧?”
“恰恰相反,因為天竺太富庶了,人人餓不死,隨便動一下就有吃不完的食物,人反而變懶,生產力低下,冶煉也不行,鐵很少,大部分還在拿木棒戰斗。”
“啊,那不是小孩子守著金山銀山?”
段瓚猛地反應過來,如果吐蕃一開始重心往西,從天竺獲取海量資源,絕對能發展起來,可惜選錯了對手,和大唐死磕,徒消耗本就不多的國力,問道:“天竺富庶,要是被多吉拿下?”
“無妨,西方軍終歸不過十萬余人,就算拿下天竺也要死傷大半,守不住,到時候我大唐只需一支大軍過去,直接接收戰果,多吉不傻,不會干這種愚蠢之事,否則剛才也不會要一封書信證明。”
“難怪大人給他證明。”段瓚恍然大悟,由衷地感慨道:“大人妙算千里,本將拜服,不過,北邊還有彭措的十萬大軍,東邊還有三十萬態度不明,接下來咱們怎么辦?”
“咱們干一件動搖吐蕃根基的大事,辦好了,吐蕃將順利納入我大唐版圖,沒人會反。”秦懷道笑道。
“真的?什么大事?”段瓚好奇地追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