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熱,天空仍然沒有降雨。
宋隱喃喃自語,“老天不降雨,我又有何辦法?”
后世可以發射碘化銀進行人工降雨,但以大明現在的科技水平還做不到。
“銅鼓嶺莊稼怎么樣了?”
宋隱詢問孫怡。
孫怡連忙回復,“回老爺,因為前陣子下了幾次小雨,那邊莊稼影響不大。”
“就是沒有往年長得那么茁壯。”
“無妨,只要有收成就行。”
宋隱淡淡點頭。
片刻像想到什么,宋隱好奇地詢問,“近期陸續有船隊回來了吧?”
這個話題,孫怡立馬興奮起來。
“回老爺,已陸續返回二十多支船隊,每艘船都裝滿貨物,每家都賺了幾倍。”
“老爺,咱從朝鮮購的三十艘船也快回來了,要不要組建船隊?”
宋隱微微頷首,“你抽時間從銅鼓嶺百姓中挑上兩百名青壯年,再讓黃春光找三百名護衛,再找兩千名海民。”
“海民要熟悉船只。”
孫怡神色一苦,但還是連忙點頭,“老爺放心,小的這就去辦。”
宋隱略感驚訝地看向孫怡,“不用刻意去尋人,讓賀曉去辦就行,福建,江西那邊海民多。”
“是,老爺!”
孫怡點頭,心中底氣十足。
海民之外的其他人,以宋府實力,相對好解決。
只是隨著海上貿易船隊返回,現今,整個大明對出海貿易熱情高漲。
皇宮。
“父皇,近期回來的商賈帶回很多奇珍異寶,不但賺回本錢,還翻了好幾倍。”
“現在整個大明商賈都急紅了眼,各種建船,購船和備貨,準備進行海上貿易。”
金鑾殿內,朱高熾滿臉喜色地向朱棣匯報。
“不到兩個月,市舶司收到的商稅,高達四百五十萬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