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和朱高熾心里著急,想得知有沒有法子讓應天府周邊百姓富裕起來。
宋隱嘆了口氣,“不知何時起,這種欺壓百姓的情況已經成為潛規則。”
“如果把治理北平府的辦法搬過來,多少會有些效果。”
“可是京城勛爵和高官太多,恐怕會引發朝堂動亂。”
朱棣神色惱怒,“那些劣紳確實可惡,可更氣的是,百姓竟然任由壓榨都不敢反抗。”
宋隱頗感無奈,“百姓沒錢也沒權,除了委曲求全,他們能到哪去告狀?”
“如果遇到災年,即便找士紳借貸好歹也不會立刻餓死。”
朱棣皺了皺眉,“那該如何才好?”
宋隱想了想,“或許報刊和銀行可以試試。”
朱棣大感疑惑,“報刊和銀行怎么幫百姓?”
宋隱解釋,“當百姓走投無路時,與其跟士紳借糧,不如跟銀行借錢,不過銀行給百姓們的利息必須少一些。”
“多在報刊上刊登一些朝廷如何懲治欺壓百姓的官員和士紳,增加百姓反抗的決心。”
朱棣若有所思思索起來。
宋隱繼續,“百姓都認為官官相護,被欺負怕了,被劣紳和官吏欺負都不敢告官。”
“這就惡性循環,百姓也不敢告官,劣紳和官吏就愈發膽大妄為地欺壓百姓。”
“百姓越往后就越沒有活路,就有可能聯合起來造反。”
聞,朱棣和朱高熾臉色愈發難看。
大明就是這么來的。
朱棣冷聲,“熾兒,從下一期報刊開始,每期都增加對貪官污吏和劣紳抄家滅族的案例。”
“是,父皇!”
朱高熾當即點頭。
“還有銀行借貸,抓緊操作。”
“是!”
這時陳東聲音傳來。
“皇上,銅鼓嶺到了。”
朱棣點頭,“到村子里轉轉。”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