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北平府可否有達到標準的土豪士紳?”
宋隱詢問。
朱棣搖搖頭,“并沒有。”
“那就好,這場風波還刮不到北平府來。”
朱棣卻有些擔憂,“北平府想必不出三年,就能出現這樣的富民。”
“三年?”
宋隱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按照北平府如此發展勢頭,三年還真能做得到。
朱棣再次點頭,“宋師有沒有什么良策,可以應對此事?”
宋隱思忖片刻后笑了,“你用不著考慮三年以后的事情。”
“為什么不用考慮?不是應該防患于未然嗎?”
朱棣對于宋隱的想法覺得非常奇怪。
“三年時間看似不長,但是以那位對你的忌憚,不必等三年,那位必定會想方設法打壓燕王府。”
“再說了,三年時間,已經足夠朝鮮發展起來了。”
“那時,北平府的那些豪門望族子弟,都會有人到朝鮮或者是倭國那邊擔任官吏。”
“所以他們的家族,肯定會在朝鮮和倭國買地置業。”
“現在皇上對于遷移的富民,重點在超過八百畝田地的富戶進行。”
“而且皇上重點遷移的那些富戶,則是那些霸凌百姓的人。”
“咱北平府一來沒有那樣的富戶,二來也沒有那么多土地壯大富戶私產。”
“所以不必為這件事情憂心,何況三年后還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事情?”
“也是啊!”
聽了宋隱一番話,朱棣頓時釋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