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企出面就能辦成這么大的事情,那么上回北平戰事,宋隱為什么不啟用國企?
“先在報紙上刊登云南刁民造反一事,要盡可能多營造出,這是考驗百姓商人愛國情懷時候到了的氣氛。”
“要讓百姓商人知道,此次他們是為國而戰,雖然不是上戰場,但是后方的支持也是參戰的一種方式。”
“如何渲染造勢,就不用本官教你們了吧?”
宋隱說完,看了一眼負責報刊的國企負責人。
那人當即點頭,“大人放心,這種事情我們早已經輕車熟路,不會讓大人失望的。”
“對了大人,收購糧食一事,是不是也需要大肆宣揚一下?”
“從而燃起百姓熱情,使其更有蠱惑性。”
報刊負責人此話一出,卻見宋隱立刻搖頭。
“不用,只需要烘托出愛國情懷即可,再用阿茲那些刁民不識好歹來襯托氣氛。”
雖然在場的官員聽得似懂非懂,但只要是宋隱的安排,他們都會無條件服從。
歐陽強想了想,又提出了新的問題。
“大人,籌集糧食不是問題,問題是,如果有百姓自發地往戰場上送糧,實在是太危險了。”
“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那該如何是好?”
大明百姓現在對朝廷的凝聚力很高,熱血上涌,這種情況肯定會發生。
“不用擔心。”
“讓南部州府,特別是靠近云南的州府,每個州府抽調出二萬匹馬及策馬高手過來,沿途策應。”
“路上遇到送糧百姓,可以立刻拉上糧食返程。”
“二萬匹馬?”
這么大的數量,讓眾人全愣住了。
“對,那邊交通不便,使用快馬運送是最佳方案,如此多的馬屁一起運送,效果就顯著了。”
“有時,以數量碾壓,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